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
网站首页 > 文案笔记 > 古代曲牌名-集锦83句

古代曲牌名-集锦83句

时间:2024-03-25 05:27

古代曲牌名

1、渔樵问答是一首流传了数百年,现存多种谱本的中国古琴名曲,最早在1560年由明萧鸾编撰的《杏庄太音续谱》中,而这首悠然洒脱、生动精确的名曲表达的主要是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。

2、蒲剧又称蒲州梆子,当地人通称乱弹戏,是我国最古老的地方民间戏曲艺术之一。因兴于山西晋南古蒲州(今山西运城永济)一带而得名。蒲剧在清代乾隆时期外省称"乱弹"、"晋腔"、"山陕梆子腔"、"西梆"等;嘉庆、道光以后,又称"山西梆子";陕西称:东路戏,山西省北、中部称"南路戏";晋南当地则习惯称"大戏"或"乱弹",蒲剧与秦腔有着极为密切的发展脉络联系,所以两者又常常登台轮番演出,成为密不可分的"姊妹戏"。

3、曲韵:元曲在押韵方面严守《中原音韵》十九部的要求而分平、上、去,用韵上有以下特点:平仄通押,不避重韵,一韵到底,借韵、暗韵、赘韵、失韵。

4、胡笳十八拍

5、曲牌:俗称“曲子”,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,各有专名,如《点绛唇》、《山坡羊》等总数很多,元代北曲共335个,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、唱法,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、句法、平仄等。

6、一个人的风景-现代流行词牌

7、梅花三弄

8、十面埋伏

9、词牌名是词的格式名称,而曲牌是曲调的调名。一、词牌和曲牌的相同处:①曲和词都是句式不等长短句。②曲有曲牌,词有词牌,有些曲牌词牌相同或相近。③曲和词都重视平仄,韵脚、定格

10、夕阳箫鼓是一首在明清时期就有这广泛流传的著名琵琶大套文曲,整体为较常见的多段体结构,并有着委婉质朴的旋律和流畅多变的节奏,于1925年被上海大同乐社改编成丝竹乐曲《春江花月夜》。

11、曲牌指曲调的名称,是曲的音乐谱式,每一曲牌都有一定的基本定事,可据此填写新曲词;宫调指乐曲的调式,宫调不同,音调就不同;曲调是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,也是一种反映人们内心感受的艺术语言,通常认为,曲调是音乐的灵魂和基础。

12、广陵散又被称为《广陵止息》,最早在《战国策》和《史记》中军有所记载,这首古琴曲的曲谱最早见于于1425年由明代朱权编印的《神奇秘谱》中,并以慷慨激昂、气势宏伟的曲调而成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。

13、临汾地区有许多古代戏剧活动遗迹,例如临汾市的魏村元代牛王庙戏台、东羊戏台和王曲元代戏台等,造型逼真,表情丰富,再现了我国古代的戏剧艺术。这些实物史料证明,晋南地区戏剧活动历史悠久。蒲剧唱腔高昂,朴实奔放,长于表现慷慨激情、悲壮凄楚的英雄史剧,又善于刻划抒情剧的人物性格和情绪。

14、曲牌:俗称“曲子”,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,各有专名,如《点绛唇》、《山坡羊》等总数很多,元代北曲共335个,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、唱法,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、句法、平仄等。

15、梅花三弄是一首由笛曲改编而成的古琴曲,饮食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,因此又被称为《梅花引》《玉妃引》,在《神奇秘谱》《乐府诗集》中军队此曲有着相关记载,目前演奏的主要是1820年由清朝周显祖编的《琴谱谐声》,还有1868年刊本的《蕉庵琴谱》。

16、平沙落雁

17、是曲的调子的名称。

18、元曲又称夹心,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,包括杂剧和散曲,有时专指杂剧。杂剧,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,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。每本以四折为主,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,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。

19、在六宫十二调中揭指、宫调、角调皆有目无词。道宫、羽调、小石、般涉、商角、高平则曲牌甚少。常用的宫调仅仙吕、南吕、黄钟、中吕、正宫、大石、商调、越调、双调。

20、平沙落雁是最早见于1634年的明代《古音正宗》的古琴曲,目前有着超过50种流派传谱,是利用悠扬流畅的曲调,优美动听、绵延不断的旋律,来描述雁群在天空中盘旋顾盼的情景。

21、曲牌是曲的调子的名称.如《点绛唇》、《山坡羊》、《挂枝儿》等,名色多至几千个.每一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、唱法、字数、句法、平仄,可据以填写词.曲牌大都来自民间,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,故曲牌名也有与词牌名相同的.有的曲牌有调无词,只供演奏.曲调音节,古代都写在牌子上,故称为曲牌.

22、曲牌名就是曲,俗称“牌子”。和词牌一样,是曲的音乐谱式。(就像一首很长的歌里的部分小节的名字)注:古代的曲很长,所写的曲牌都是一个很长的一首曲的部分小节的名字。

23、渔樵问答

24、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。

25、阳春白雪是由民间器乐曲牌仪《八板》的多个变体共同组成的琵琶套曲,据传是春秋时期的师旷和刘涓子所作的琵琶曲,而现代的琴谱中,主要分为《阳春》和《白雪》两首器乐曲,并流传有两种不同版板,分为大阳春和小阳春两种。

26、十面埋伏相信大家并不陌生,不管是影视作品还是乐曲常常会出现在大家生活中,而这首中国著名琵琶传统大套武曲最早在《琵琶谱》中见到,主要讲述的是楚汉战争最后决战的情景,可以说是利用单个传统乐器的独奏形式表现出波澜壮阔的史诗场面。

27、元曲一共有近一千个曲牌名。

28、雨夜花-现代流行词牌

29、其中比较有名的曲牌包括《长生殿》、《汉宫秋》、《西厢记》等等。

30、怎么分辨古诗中的词牌名和曲牌名

古代曲牌名

31、元曲共335个曲牌,如《点絳唇》,《山坡羊》等,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、唱法,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、句法、平仄等。据此可以填写新曲词,曲牌大都来自民间,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,故曲牌名也有和词牌名相同的,但是内容并不完全一致。此外,还有专供演奏的曲牌,但大多只有曲调而无曲词。

32、对仗:曲的对仗要求比较自由,可平仄相对,也可平声相对,即平声对平声,仄声对仄声。曲的对仗形式有“两字对”、“首尾对”、“衬字对”等十三种,在语言的运用和词序组合上有许多特点,主要表现在:有工对也有宽对,但宽对的现象更普遍;句中自为对;错综成对或倒字为对,如“忠臣不怕死,怕死不忠臣”;以俗语入对。

33、包含关系不同

34、答:中国十大古曲的组合分别为:

35、衬字:曲与词最显著的区别是有无衬字,有衬字的是曲,没有衬字的是词。所谓“衬字”指的是在曲律规定必须的字数之外所增加的字,它不受音韵、平仄、句式等曲律的限制,衬字一般用于句首。

36、平仄(zè):曲在用字的平仄上比诗词更严,而特别注重每首末句的平仄。

37、因为元曲是指元代(1271年-1368年)及其前后的戏曲艺术,其曲牌名数量多且多样化,从《雁丘词》、《西厢记》到《汉宫秋》、《梧桐雨》等,据统计共有近一千个曲牌名。

38、据《宋元戏曲考》载:“就元曲三百三十五调其渊源,出于宋代大曲十一、唐宋词七十五、诸宫调二十八。”以笔者手头的资料,本文只收集到321个曲牌,比《宋元戏曲考》少16个。

39、这是因为元曲是中国戏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,其中包含了不同地区和流派的戏曲形式,因此曲牌名数量较多。

40、西风烈-古风词牌

41、榴花开时-经典京剧词牌

42、需要注意的是,元曲中的曲牌名因时代和地域差异较大,不同的文人墨客也会对同一曲牌进行改编,导致对于具体的曲牌名数量难以精确统计。但是可以肯定的是,元曲曲牌丰富多彩,涵盖了各种主题和情感,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珍贵遗产。

43、元曲兴起并代表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,曲的体制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,下面具体介绍

44、曲牌隶属於宫调,每个宫调由若干曲牌组成。曲调则建立在一定的调式和节拍的基础上,算是两者的衍生。

45、夕阳箫鼓

46、梦回故乡-古风词牌

47、春风十里-唐诗词牌

48、但是,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“本意”的,因此,词牌之外还有词题。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。在这种情况下,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。一首《浪淘沙》可以完全不讲到浪,也不讲到沙;一首《忆江南》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。这样,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何罢了.

49、汉宫秋月

50、有一变体四十四字,八句七韵,六平韵一叶韵,基本句式为:七、七、七、五、六、四、四、四。

51、枫桥夜泊-宋词词牌

52、元曲作家中留有姓名、曲作的共二百二十多人,流传至今的作品有四千五百多首(套、部),其中小令三千八百多首(含带过曲),套数四百七十余套,杂剧一百六十余部(本)。在众多作家中,对元曲的形成作出开创性贡献的是元好问,他生于金元战乱之际,是名冠金元两代诗坛的巨星。他的作品清润疏俊,迥出时作,对元曲创作起着启导统领、规范的作用。

53、宫调:宫调是指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,曲与宫调出于隋唐燕乐,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宫四调,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,包括有正宫、中吕宫、南吕宫、仙吕宫、黄钟宫(五宫)、大面调、双调、商调、越调(四调),曲的每一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,或伤悲或雄壮,或缠绵或沉重。元曲中的戏曲套数和散曲套数,是由两支以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相联而成。

54、元曲一共有近500个曲牌名。

55、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,其曲牌名种类繁多。根据记载,元曲的曲牌名约有1500余种,其中绝大多数都不同于现代戏曲中的曲牌。这些曲牌名大多以押韵字为主,还有的以主题和情节命名,一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汉字组成。比较常见的元曲曲牌名包括《满江红》、《西厢记》、《汉宫秋》、《拜月亭》、《锁麟囊》、《梧桐雨》等等。

56、胡笳十八拍据传是由蔡文姬在塞外作的古琴曲,也是由18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,主要叙述了蔡文姬思念故乡、医生不行、骨肉分离的极端矛盾的痛苦遭遇,征收曲子委婉悲伤,有一种浩然的怨气。

57、如《点绛唇》、《山坡羊》、《挂枝儿》等,名色多至几千个。每一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、唱法、字数、句法、平仄,可据以填写词。曲牌大都来自民间,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,故曲牌名也有与词牌名相同的。有的曲牌有调无词,只供演奏。曲调音节,古代都写在牌子上,故称为曲牌。

58、阳春白雪

59、蒲剧约形成于明代嘉靖年间。山西省传统戏曲剧种之一,它是"山西四大梆子"中最古老的一种。流行于山西南部各县和河南古陕州、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宁夏、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区。蒲州地处黄河中游,其大庆关渡口毗连山西、陕西,最古代南方丝瓷通往西北的交通要道,商业兴隆,经济文化繁荣,为戏曲的发展、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。金元时期,这里金院本、元杂剧的演出极为盛行;明清以来,又是梆子、乱弹活动的重要基地,故素有"戏曲之乡"之称。

60、红楼梦-古代词牌

古代曲牌名

61、关于词牌的来源,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:

62、临江仙-古风词牌

63、元曲因是配合音乐的长短调,不论散曲或戏曲,其曲子前一般都标明宫调和曲牌名,且每种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,但亦有(借宫)。

64、好听的予剧曲牌名称太多了,如朝阳沟开幕曲,梨园春开幕曲,收场曲,大挑红,小八板,苦中乐,大游厂,小十翻。小桃红,等。都是好听的曲子,所以人们在休闲的时候听听予剧的曲牌也是一延开心的!

65、此外,元曲的剧本多采用对白和歌唱等多种艺术手段,具有历史、民族和文学等丰富的价值。

66、意义不同

67、⑴本来是乐曲的名称。例如《菩萨蛮》,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③,女蛮国进贡,她们梳着高髻,戴着金冠,满身璎珞(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),象菩萨。当时教坊因此谱成《菩萨蛮曲》。据说唐宜宗爱唱《菩萨蛮》词,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。《西江月》、《风入松》、《蝶恋花》等,都是属于这一类的。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。

68、水仙子,曲牌名。属双调,亦入中吕宫、南吕宫。源于唐教坊曲。此调正体四十二字(除衬字外),八句七韵,六平韵一仄韵,基本句式为:七、七、七、五、六、三、三、四;

69、“曲牌”,共计15宫、447支曲牌。

70、北曲共十二宫调335个曲调。十二个宫调是:黄钟;正宫;大石调;小石调;仙吕;中吕;南吕;双调;越调;商调;商角调;般涉调。元曲最常用的是正宫、仙吕、中吕、南吕和双调;其次是越调和商调,再次是大石和黄钟。小石、商角和般涉三调最罕见。

71、高山流水

72、可用于剧曲,也可用于散曲套数与小令,还可与“折桂令”合为带过曲。代表作品有乔吉《水仙子·寻梅》等。

73、曲调则数量庞大,各有不同,因人因地而各不相同。

74、汉宫秋月是一部崇明派,现存多个版本曲谱的琵琶曲,目前不仅会用琵琶进行演绎,还有古筝、二胡、江南丝竹等演奏形式,表现得主要是古代宫女寂寥清冷、哀怨悲愁、清怨忧郁的生命意境。

75、数量不同

76、高山流水这首中国名曲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,目前有着多个版本的曲谱,并主要分为琴曲和筝曲两种,两种风格完全不同,而《高山》和《流水》两首古琴曲目前在人民中间有着广泛流传。

77、基本就是这些咯。

78、曲牌:俗称“曲子”,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,各有专名,如《点绛唇》、《山坡羊》等总数很多,据此可以填写新曲词,曲牌大都来自民间,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,故曲牌名也有和词牌名相同的,但是内容并不完全一致。此外,还有专供演奏的曲牌,但大多只有曲调而无曲词。

79、梦里水乡-唐诗词牌

80、⑶本来就是词的题目。《踏歌词》咏的是舞蹈,《舞马词》咏的是舞马,《唉乃曲》咏的是泛舟,《渔歌子》咏的是打鱼,《浪淘沙》咏的是浪淘沙,《抛球乐》咏的是抛绣球,《更漏子》咏的是夜。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。凡是词牌下面注明“本意”的,就是说,词牌同时也是词题,不另有题目了。

81、⑵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。例如《忆秦娥》,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“箫声咽,秦娥梦断秦楼月”,所以词牌就叫《忆秦娥》④,又叫《秦楼月》。《忆江南》本名《望江南》,又名《谢秋娘》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“江南好”的词,最后一句是“能不忆江南”,所以词牌又叫《忆江南》。《如梦令》原名《忆仙姿》,改名《如梦令》,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《忆仙姿》中有“如梦,如梦,残月落花烟重”等句。《念奴娇》又叫《大江东去》,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《念奴娇》,第一句是“大江东去”。又叫《酹江月》,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“酹江月”。

82、二、曲牌

83、词牌名是指古代乐府把诗词固定下来的名称,宫调名是指以宫音为主音的宫调式。